如果回到十几年前,宏远还没有“十一冠”的光环,宏远的球员还没有成名,东莞也没有“篮球名城”的魅力。
刚见面时,东莞、宏远、宏远的球员似乎都不是“高富帅”。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2003-2004赛季,广东宏远夺得首个CBA冠军,资料图
从2004年首次捧起CBA总冠军奖杯,到2013年再夺总冠军,广东宏远以十年八冠的骄人战绩创造了篮球传奇。
清平底风起,轻波间成浪。宏远的成长,是东莞海纳百川、在体育领域绽放的精神的童话; “宏远传奇”的打造,是东莞改革开放气质为中国篮球界树立的一座丰碑。
《宏远传奇》的故事可以从两个“失意的年轻人”讲述。
20世纪90年代,一位来自新疆的小伙子曾试训八一队,但没有入选。他无奈,只能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这个年轻人就是杜锋。当时,他在北体的收入很低,每个月都要花家里的钱,过得极为不如意。
杜锋球员时期资料照
后来,光明的未来出现了。 1996年,杜锋被广东宏远看中,他决定南下。杜锋回忆道:“在广东的待遇确实不错,一个月的训练就能拿到800块钱,除了自己用,还可以给家人寄钱。”
除了杜锋之外,还有一位“失意少年”。 1998年,根据广西柳州自治区体校备战八运会的需要,他准备放弃篮球,转投曲棍球。宏远得知后,花费八万元将其引诱至东莞。他就是未来的CBA MVP——朱芳雨。
朱芳雨持球突破,龚明阳 摄
当时宏远还没有夺得CBA总冠军奖杯,老球员已经退役,年轻球员经验不足,球队举步维艰。
正如发展之初,东莞缺乏资金、技术、市场。但东莞以开放的心态引进国际投资、购买先进设备、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从“三来一补”到“世界工厂”的发展传奇。
家住东莞的宏远也把这个“秘技”学得淋漓尽致。除了新疆的杜锋和广西的朱芳雨,宏远还引进了辽宁、吉林、哈尔滨等全国各地的好苗子。
1996年至2005年宏远引进的主要球员(数据来源:广东宏远俱乐部)
从成立之初引进平均年龄近30岁的老国脚球员,到进入新世纪,广纳全国优秀人才,积极培养年轻球员,形成健全的运动员培养梯队,从东到西的宏远,正在酝酿一场“青春风暴”。
朱芳雨、杜锋、王仕鹏是宏远“十年八冠”时期的主力前锋,资料图
2002-2003赛季,广东宏远如约首次闯入CBA总决赛。
杜锋至今还记得当年“换鞋”的细节。比赛开始前,他穿上了一双新鞋。当媒体问起原因时,他表示想用新鞋迎接新的冠军。虽然最终没能击败八一队,但年轻宏远的精神已经昭然若揭。
2003-2004赛季,广东宏远与八一队在总决赛中再次相遇。时年31岁的李群,与功勋外援杰克逊,带领年仅20岁出头的杜锋、朱芳雨、王仕鹏,以及不到20岁的新人易建联,从称霸中国篮坛多年的“铁军”八一队。在他的手中,他赢得了属于广东宏远的第一个冠军。
李群资料图
这就是“宏远传奇”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宏远夺得队史首个总冠军后,夺冠功臣李群兑现了“夺冠才结婚”的承诺,在东莞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东莞,一座篮球名城,见证了球员们的爱恨情仇、悲喜交加。
2005-2006赛季CBA总冠军再次归宏远,资料图
继以3:1击败八一完成复仇,以3:2惊险击败江苏,以4:1再次击败八一后,宏远队实现了2004年至2006年的“三连冠”。
4:1击败辽宁,两次4:1击败新疆,又4:2击败新疆。 2008年至2011年,宏远队完成了又一波“四连冠”。
2013年,宏远队击败山东队,夺得队史第8座冠军,与八一队并列联赛“八冠王”。这距离宏远队首次夺冠正好10年。
宏远连夺多项冠军,档案图片
从2004年到2013年,无论输还是赢,CBA总决赛的双方一定有一支球队,那就是宏远。 “华南虎”在此期间走下坡路,夺得八座总冠军奖杯,宏远的名声由此诞生。
与球队夺冠相伴的,是一大批年轻球员的成长,以及给中国篮坛带来的无尽惊喜。
宏远昔日夺冠阵容,档案图片
杜锋曾是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的主力球员,现任中国男篮主教练;被誉为广东宏远“三分雨”的朱芳雨,是CBA球员历史上第一位总得分超过10000分的球员;易建联拿下NBA职业生涯最高的29分和10个篮板;陈江华,在奥运会上超越科比上篮的那一刻,将永远定格在中国球迷的记忆中……
宏远犹如一阵春风,给中国篮球界带来了新气象。
2004年,就在宏远首次夺冠一个月后,时任中国篮协主席的李元伟带领全国24个篮球俱乐部的总经理、主教练来到东莞宏远考察,推出了北极星计划。
宏远训练馆墙上的标志 龚明阳 摄
这一方案将把CBA联赛转变为完全独立、自营的企业模式,弱化行政管理,强调市场调节。该计划实施后,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注入篮球市场,迎来了中国篮球的职业化改革。
正如东莞“三来一补”的探索全国推广,掀起全国加工贸易发展高潮一样,东莞宏远对篮球职业化的探索和贡献也闪耀史册。
“八冠王”宏远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会出现在东莞?
如果没有东莞,还会有《宏远传奇》吗?
一支顶级球队、一批优秀球员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也离不开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土壤。
有着“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东莞,是一片无与伦比的沃土。
东莞中心广场 龚明阳 摄
有激发斗志的市场环境。
地处珠三角的东莞,改革开放最先吹响,市场经济最先苏醒。 2003年赛季之前,CBA所有球队和俱乐部中,只有广东宏远等3家球队是企业独资,其余都是企业和政府合办。直到2006年,中国篮协规定俱乐部必须注册为企业法人,企业所属俱乐部的数量逐渐增多。但真正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企业仍然屈指可数。
2003年,宏远俱乐部在全国篮球俱乐部中首次实现盈利,比全国篮球俱乐部整体盈利早三年。 2005年,广东篮球门票收入450万元,居全国第一,远高于江苏的300万元、北京的180万元、上海的23.7万元。
丰厚的收入让宏远成为全国训练条件最好、球员收入最高的篮球俱乐部。不少玩家在东莞买房落户,形成了发展的良性循环。
东莞篮球中心 龚明阳 摄
这里有一个广阔的舞台,供每个人发光发热。
东莞是一座外国人口占总人口四分之三以上的城市。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安居乐业。 “东莞没有外国人”已成为每个新关人的共识。
宏远青年队球员在训练 龚明阳 摄
来到东莞的宏远球员,有着广阔的发光天地。早在1997年,宏远俱乐部就成立了宏远二队,培养后备人才,建立了中国篮球人才库,开创了中国职业篮球的先河;宏远也非常重视明星球员的培养。 NBA成功包装了乔治·麦肯、“飞人”乔丹等球星,使NBA度过了艰难的起步阶段,并形成了收入50亿美元的庞大产业。宏远也不遗余力地提拔球星,让杜锋、易建联、朱芳雨等球星家喻户晓。
2017年10月29日,广东宏远为朱芳雨举行球衣退役仪式 龚明阳 摄
宏远也仔细考虑了球员的未来前景。一线球员退役后,会被分配工作,维持原来的薪资水平,而二线球员则会被分配工作,送去学校深造,或者介绍到其他球队;对于球员的伤病,他们都非常谨慎地对待,比如将杜锋送往美国进行膝关节治疗,将朱芳雨和陈江华送往香港进行治疗等等……球队的温暖和城市的温暖都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易建联滑翔单手扣篮 龚明阳 摄
在这里,职业成为梦想,篮球成为文化。
东莞有5000多个篮球场,每年的篮球比赛数不胜数。为东莞撰写报告文学《篮球的秘密》的作家赵宇表示:“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城市的市民能如此深刻、细腻地诠释篮球,简直就是篮球与生活的结合。”
2017年10月15日,广东宏远举办球迷嘉年华。龚明阳 摄
东莞人对篮球的热爱造就了全国最大、球迷群体最广泛的“球市”。在这种氛围下,宏远将“以球迷为中心”的理念运用到了极致。在东莞的“CBA 1号馆”,豪华包厢和独立座椅为球迷提供“一流”的服务。部分座位配备个人电子屏幕。球迷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比赛的慢动作回放、最新的攻防信息等。来到东莞,爱上篮球已经成为东莞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来到这里,留在这里,爱上这里,点亮这里……宏远球员在东莞追梦的故事,是东莞“海阔天空”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策划】金彦明
【撰稿】吴钦虎
【摄影】龚明阳
【作者单位】: 吴勤虎;龚明阳;金彦明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sxlhb.com/html/tiyuwenda/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