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6月份,卡莫瑜伽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致卡莫会员的一封信》,宣布永久关闭门店。卡莫瑜伽在信中表示,自2013年卡莫成立以来,已经10年了。由于疫情等外部原因,以及公司未能针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等内部原因,资金链陷入困境。今年坏了。 ,不得不宣布永久关闭商店。 “这个决定对我们来说既痛苦又无奈。”
截至闭店,卡莫瑜伽已在全国开设了30多家连锁直营场所。许多会员在五月底更新了年度会员卡。 “他们还没开卡就跑了,连一个职业都没有使用。”距离最后一家精品健身房Space停业仅一个多月。
会员金文(化名),在多家健身房“训练”后,她对办卡已经产生了疑虑。 “我真的不敢再去健身房办年卡了。疫情以来,我在几家健身房办了卡,其中三家都亏损了,但Space最离谱。”
社交平台上每一条有关Space逃亡的帖子下面,几乎都有维权团体的求助。金文无奈地说:“维权群里有很多人,但大家还是找不到维权的渠道。”
这并不是第一起健身房倒塌事件。网友戏称“健身房倒塌比娱乐圈还猛”。
近两年,大型连锁健身房频频爆发,不少头部品牌萎缩、关店、破产。凡音瑜伽、万亿韦德、银吉姆、康福特城堡等众多知名健身品牌相继消失,威尔士也经历了一波断崖式的关店潮……
每年关闭近万家门店已成为健身行业的新现象。据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体云、万博宣伟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商业健身房(包括健身俱乐部、健身中心等)全国影城2023年关闭总数8057家,倒闭率为9.46%。 2022年,破产总数约为9751家,破产率为10.39%。
健身房已经跌入谷底了吗?拥有8年以上健身行业经验的前Space高管沉航(化名)表示,“国内健身行业目前正处于洗牌期,其实是各行业创业者钓鱼的好时机”未来一定会有行业发展的机会,在长期增长的时期,健身内容现在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逐渐流行起来,这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
消失的“白月光”
“传统健身房爆发的核心原因是财务结算口径的问题。严格来说,稳妥的做法应该是提供多少服务,核销多少服务,才可以花掉相应的钱。大多数健身房只是对待合同上的钱是提前花掉的,导致运营出现问题或者招不到新人的时候没钱花,导致雷暴。”沉航解释道。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健身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数量为36447家,较上年减少8.01%。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将继续下降至33701家。
沉航的经历似乎在卡莫瑜伽身上得到了实现。
从今年1月开始,位于北京太阳宫、望京、和升汇、万科等地的卡莫瑜伽陆续停业。
当时有成员猜测卡莫“坚持不下去了”。
今年2月,卡莫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宣布获得美国上市公司ACG国际艺术教育集团的战略投资,上述猜测也随之烟消云散。但5月底,拖欠了三四个月工资的卡莫终于崩溃了。
Space 也因运营成本而不堪重负。业内人士透露,Space这几年很可能一直在亏损。 Space的门店几乎全部位于国贸、三里屯、兴业太古汇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而且Space场地空间也比较大。 2016年开业的北京太古里店面积900平方米。照明扬声器和浴室等额外配件也会增加空间的运营成本。
Space首次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业时,预售期间用户就排队刷卡付款。后来,会员宋晓明(化名)发现,“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少,三里屯的课也越来越少。国贸馆还是正常的。 “今年Space推出了新规定,如果会员人数少于四人,则不予上课。在北京的颐堤港场馆,经常因员工不满而取消课程。
空间主要销售“上课套餐”和“月卡”,单节课费用从100元到288元不等。如果申请最高等级的月付卡,每班可减至59元。对于定位为中高端健身公司的Space来说,这样的定价并不算太高,而订课人数的减少无疑加大了Space的盈利压力。另一方面,核心商圈的商铺一般要求提前2至3个月缴纳押金。
“课包”和“月卡”的收入周期往往只有一个月,导致财务结算错位,对一些尚未核销的服务提前垫付资金。
事实上,从2022年开始,Space的衰落迹象就开始显现。
2022年,Space关闭了上海港汇航隆店; 2023年4月,Space杭州湖滨银泰店关闭;今年1月,Space突然关闭了上海新天地店。当时就出现了质疑Space服务质量下降的各种声音。
今年年底后,上海会员林晓(化名)发现,在她的店里,“某些受欢迎的老师还没有回来,前台经常出现一些老师不认识的陌生面孔。”宋晓明还提到,“空间有两次促销都是班级套餐的折扣,今年我们突然推出了月票和年票的促销。”
对此,沉航表示:“非正常点促销、长期优惠卡、场馆设备或卫生逐渐失去管理、教练只卖课不教课……这些基本上都是一些前兆。”逃跑。”
行业洗牌
卡莫瑜伽、Space等的倒闭不仅是给消费者的教训,更是给健身行业敲响了警钟。健身房行业的毛利率本来就不高,会员消费的减少无疑加大了健身房的盈利压力。报告显示,2023年健身会员整体规模和人均年支出均出现下降,付费会员总数约为6975万人,同比下降2.38%,年均消费金额为2952元,较2022年下降11.19%,较2019年下降27.73%。这是近年来消费首次出现已跌至3000元以下。
沉航指出:“虽然健身场所是‘LBS业务’,即基于地理位置的业务,只能覆盖地点附近一定距离的人群,但每个场所纯线下健身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回报也很明确,上限也不高。”
近两年,由于各类户外运动的兴起以及疫情的影响,健身房行业损失惨重。去年2月,成立20年的知名瑜伽连锁机构梵音瑜伽宣布停业整顿; 5月,全国拥有150多家直营俱乐部、超过130万会员的伊通威德被曝开小差; 12月,连锁品牌Comfort Castle多家门店突然关门,陷入关店危机。
健身房频发的爆炸事件,让消费者不敢选择年卡会员。经历了与Space的“断崖式分手”后,林晓直言“以后我会尽量避免大额预消费”。宋晓明还表示,“我不会再办理大额会员卡了,申请的卡我会尽快花在其他地方。”要么完成,要么退出。”
按月付费成为相对更适合当前健身市场的付费模式。以往CHINAFIT北京体育健身大会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换卡率,但今年展会上,月付制度成为焦点。几位专注包月系统的服务商在会上分享了如何进行包月并以此来吸引流量。 ,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在领先的连锁健身品牌纷纷倒闭的同时,小而精的健身俱乐部和工作室逐渐成为主流。头部健身工作室中,中小型健身房乐客体育和中天健身占据门店榜单前两位。以“小而美”为主题,超级猩猩E轮后估值近10亿美元。乐客体育已获得高瓴资本、IDG资本、华兴资本、腾讯等机构投资。
去年7月,乐客提出了“百城10万店”的增长目标。截至2024年4月,乐客体育已进入28个城市,门店总数约1450家。官方数据显示,刚刚结束的乐客“528”九周年活动,全平台销售额突破5.39亿元,购买私教用户超过47万,购买私教用户数同比增长37.1% -年。
此外,在过去的一年里,Lex还陆续发布了多个子品牌。其中,今年4月,FEELINGME宣布正式开启健身工作室“特许经营”模式。其主打的“包月私人培训”模式,与传统收费方式相比,可以缓解财务结算延迟的问题,盈利模式也较为健康。 。乐客运动城事业部总经理唐鑫透露,“FEELINGME计划到2024年底实现在15个城市运营300家门店的目标。”
同样宣布“万店”目标的超级猩猩此前主要采取直营模式。截至2024年1月,超级猩猩在全国9个城市拥有245家门店。今年3月,超级猩猩开启“联合运营模式”,合作伙伴提供场地,超级猩猩提供自学团体课程和教练培训。目前,“联营模式”已在福州、厦门等二线城市落地。
与品牌跨界合作也成为健身品牌的新策略。门店关门前,Space 已与奔驰、耐克、lululemon 等 70 多个品牌合作。乐客体育与FIIL Belt合作打造运动耳机。不久前,超级猩猩正式宣布与餐饮品牌Wagas合资,推出霸王餐、免费团课、联合餐饮等活动。
商业健身市场的洗牌期是创业者入局的好时机。报告显示,2023年新增健身场所将以跨行业企业家进入为主。新一代健身场地经营者年龄普遍在30-41岁,学历较高,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跨行业经营者数量达到31.37%。
对于健身市场的未来,沉航既期待又担忧:“未来,从场馆提供基础健身服务,到离开场馆后消费场景的开发,再到教练专业能力的延伸,都线下、线上……其实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急功近利的心态会导致行业混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xlhb.com/html/tiyuwenda/6638.html